全网总曝光量超56.2亿次
受疫情影响,健身运动场景不断突破,线上运动会成为新兴的大众参与度较高的全民健身活动。怎样才能办好一场线上健身运动会或赛事呢?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联合部分运动项目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省(区、市)体育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共同开展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给了我们参考。
“全民健身线余个赛事活动;各项赛事活动累计报名参与人数突破1396万人,累计颁发参赛证书327万余份;50余家互联网平台、体育总局系统10个运动项目中心和39个单项协会、10个省市体育部门参与;全网媒体报道总数达187308篇,全网总曝光量超56.2亿次,浏览量超15.5亿次。
在没有先例可循的疫情非常时期,这场“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之所以能够交出如此漂亮的成绩单,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体银智库专家分析认为,此次线上运动会“开放办赛、共享办赛”的理念既是传统运动与互联网模式融合的实践突破,也是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的趋势体现。同时这次“线上运动会”具有的周期长覆盖广参赛和办赛模式的创新也是赛事取得圆满的重要原因。具体说来可以综合为以下几大看点。
这场“全民健身线日,该项运动会正式结束所有赛事活动,在长达5个月的赛事周期里,办赛模式与传统运动会和传统赛事举办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坚持开放办赛、共享办赛,在“中心协会办”基本办赛模式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赛事的平台功能优势,扩大朋友圈,带动全网、全社会办赛,发展出“地方省市办”“人群协会和行业体协办”及“平台自主办”等模式,吸引了50余家互联网平台、总局系统10个运动项目中心和39个单项协会、10个省市体育部门共同参与办赛。
同时,“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开赛以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设主赛区,在抖音、乐动力、Keep等平台设分赛区,学习强国、华为运动健康等各大平台也在赛事上线后主动上门要求开设分赛区,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网等单位也主动要求合作,激活了“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广泛开展的更大空间。
体银智库创始人安福秀认为高参与度的创新模式为线上运动赛事的组织与市场化带来了更多可能,伴随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落地,未来全民健身线上运动在组织模式和参与业态方面还将有更多的突破。
“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的组织发起具有应时势发展需求的特点,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行动,运动会在展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民健身开展情况,为群众提供线上展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的同时,以丰富群众休闲生活,指导居家群众开展科学健身,以体育在线服务的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实现“疫情有反复、健身不间断”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取得高参与成效,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推动来自明星与体育明星。100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育明星成为群众居家健身的“辅导员”和“陪练员”,孙一文、苏炳添、张雨霏、孙颖莎、武大靖等众多冠军运动员纷纷参与到活动中,和大家一起“云锻炼”,并通过宣传海报、线上竞赛、话题互动与挑战等方式倡导百姓共同参与。
同时,还有健身达人、演艺明星与体育冠军同台互动,“花毽达人邓丹PK踢毽子”“演艺明星沈腾带你玩转数字赛车”,各路玩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健身互动与示范,创新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供给。据统计,本次线上运动会在人民网、咪咕视频、咪咕善跑等平台推出近1800余个科学健身指导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200万次。创新推出了“工间操时间”,每天上午7时45分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定时播出《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学习强国平台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推出工间健身,将群众的线上比赛与常态健身活动有机结合。
“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也打破了常规,不仅设置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大球、跳绳、广播体操、棋牌、毽球、乒乓球、路跑、健步走、自行车等比赛项目,还设置了部分冬季运动项目和科技体育、智能体育等新兴体育项目,使“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的设项更多元、参与的人群更多、健身性与娱乐性更强。
本次线上运动会,还打破了传统线下群众性运动会的各种限制,简化了比赛规则、降低了参赛门槛,实现了“全龄参与”。例如:跳绳项目开赛以来,通过各级跳绳推广委员会发动,群众自发参与,仅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就上传了视频作品2万多个,浏览量1121.2万人次;山东云走齐鲁活动,报名已经超过58万人,组成“战队”7000多个。
本次线上运动会还充分运用了互联网平台、5G技术、人工智能、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在乐动力等平台推出AI体能挑战赛,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指导科学健身,运动健身设施的光电子技术等,例如操舞展演类项目中,超40万人在悦动圈参加AI广播体操,创新的运动健身场景和科技体验感也让更多年轻人对运动产生了兴趣。
透过这场“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的数据,体银智库创始人安福秀认为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第一,不论疫情如何发展,线上健身正在成为时下流行的运动参与方式,明星驱动参与仍将具有很强的推动引导作用。
一方面中国网络人口增加,为线上健身运动参与奠定了基础。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持续提升,网络接入环境更加多元,互联网应用也在持续发展。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另一方面从线上健身参与角度,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线年中国线年,中国线%。
有网络的地方就会有线上运动的开展,今年爆火的刘畊宏现象,就是线上健身运动将持续发展的最好佐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运动健身KOL关注人群规模已经达到5.98亿,这也充分印证了明星对线上运动市场持续发展的驱动。
第二,在线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方式形态和产品将更为丰富,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加速。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均明确提出,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伴随着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步伐加速,数字科技将为全民健身热潮赋能,为运动健身提供更多新的场景和玩法,更加有趣的、科学的、娱乐的智能项目、线上体验及虚拟运动、云端赛事将更广泛满足不同项目爱好者的运动健身需求,并激活更多新世代对运动参与对热情。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AI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广大群众对全民健身智慧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9月体育总局出台了《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从全民健身服务、群众体育管理、公共支撑、安全保障、平台对接等方面就平台建设提出技术层面的指导意见,推进各地区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形成全国全民健身服务‘一张网’,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工作目标。这也为全民健身线上活动开展提供了更好的实施平台与数据基础。
线上运动形态的丰富,也带来了居家健身器材的热销。今年京东618开门红开始后的前10分钟,跑步机成交额同比增长200%,其次是杠铃和综合训练器,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40%和100%。其他家用健身器材如动感单车、划船器以及小型健身产品如无绳跳绳、瑜伽垫等搜索采购量在各大平台也都呈现明显上涨态势。
可以看到在线运动催生的上下游产品消费势头良好,尤其是居家体育器材和设备、可穿戴体育健身器材和设备、家庭体育器材和设备等,这些器材同时也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专业化升级趋势,对运动健身器材生产商、运动品牌,以及技术服务提供商来说,打造适合线上运动场景的产品与服务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出发点。